当前位置:主页 > 美术 >

天下青岛人|刘文泉:保持热爱 不负丹青

2024-07-23 18:43    来源:观海新闻    




每有客人拜访,刘文泉都是亲自接送至门口,人情练达;每每忆起往事,或者谈及对艺术的理解,刘文泉依然洞若观火,才思飞扬。按照民间的算法,1935年出生的刘文泉今年已是90岁高龄。虽然已是鲐背之年,但他每天仍然笔耕不辍,潇洒于山水画创作。甚至,他的治印刻刀也一直没有停歇,方寸世界流淌出大千世界的气象无垠。

刘文泉曾任青岛画院院长,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奋勇向前》这幅作品,是他绘画道路的重要起点。这幅创作于1957年春天的画作,既是他第一幅入选青岛市级美术展览的作品,也是他艺术人生的缘起。“1957年下半年,市文联将这幅作品送到济南参加山东省的美展,又入选了。后来,这幅作品被选送到1959年全国第二届美展,获得全国优秀奖。”刘文泉回忆说。多年后,《奋勇向前》在新世纪又被选入《中国美术史》一书中,刻痕于共和国画史上。这是后话。

1960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历时22天,山东代表团有47人,其中最年轻的是时年25岁的刘文泉。文代会期间,当时的中国美协代主席华君武从会议座次表查到了他,特地走过来问了一句,:“你是山东来的刘文泉?”那时,刘文泉方知,他来开文代会,是中国美协“钦点”的。这一年,他从一名工厂的青工,转身成为青岛文联所属的《海鸥》文学月刊的美术编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滔滔,1980年青岛画院建院,由著名花鸟画家隋易夫先生任首任院长,刘文泉任副院长,负责具体建院工作的实施。在筹建青岛画院过程中,刘文泉跑选址,跑手续,跑融资,跑施工,历时数年,配合隋易夫先生,终于在湛山东侧十一亩山地上,建成了青岛画院,青岛的一众艺术家们从此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改革开放后,离开了“命题作文”的刘文泉回归到自己擅长的山水画领域,其佳作多是跋山涉水、对景写生而成,没有拘泥造物的琐碎之笔,多是以景写情,满卷充溢着情景交融的浩然之气。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青岛外事活动,都是选用刘文泉的作品当伴手礼。他的山水画,一度是“印象青岛”和“印象中国”的符号。

齐白石曾言:“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复写生,自能形神俱见。”刘文泉把面对自然的写生,当作自己观察自然、理解自然、表现自然的一个风格。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技法在描绘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质的变化。这些技法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磅礴壮丽的大自然紧密相连。在亲近自然的写生中,传统技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生命,使得刘文泉在继承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一种禀赋凛然的创新精神。这正是刘文泉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他通过传统技法与自然写生的结合,不仅展现了中国水墨画的深厚底蕴,更赋予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90岁高龄的刘文泉,依然精神矍铄,自信满满,每天作画治印,乐此不疲,他的书房展板上可以看到多幅近期创作的得意之作。他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来表现写意山水,早年足迹遍寻的名山大川和大好河山早已化作胸中丘壑,随时纵笔即自成一番山水气象。

除绘画艺术外,刘文泉还是一位著名的篆刻家,在这一领域多有建树。他师承潍县陈介祺后人陈寿荣先生,并得其真传,篆刻功力深厚扎实,有《刘文泉印痕》刊行于世。翰墨可以传情,为朋友治印也可以成为弥足珍贵的纪念。

几年前,刘文泉为同为“80后”的画家陈辛一治印,其中一方以二人相识并相知的历程为题材,刻印于边款之上。两位先生一个甲子的惺惺相惜,缘于20世纪50年代时两人关于艺术的鸿雁传书,信件频繁往来于青岛与大连之间。20世纪80年代后,陈辛一由大连调至青岛工作,他们的艺术交流自此愈加绵密。陈辛一说,此印治成以后,他的作品所用印章都是这几方印。如是,即友情的最好印记。

在很多青岛艺术界人士的记忆里,刘文泉是个非常热心肠的人。一方面,他关爱和提携了很多后辈,成为大家艺术历程上温暖的印迹。他实实在在帮助了一些老画家的艺事,甚至是住房和养老这样的琐事;另一方面,他组织了很多艺术活动,邀约了大量国家级的艺术家到青岛交流和举办讲座,至今依旧余音绕梁。

时至今日,若与刘文泉闲聊,每当开启一个话题,他都能发散思维,貌似离题千里,旁征博引,而到最后,那结语又总是回到主题上去。策展人史希强说,和刘文泉先生聊天,堪称是一种享受。关于青岛,乃至山东文化圈的史实,他知之甚多,甚至是其中不少重大时刻的亲历者。“我曾赞称刘先生是青岛百年史上的‘文化活化石’,他断然拒绝,连道:‘不可造次,不可造次!’”史希强表示,刘文泉先生的格局和格调令后辈高山仰止又心生无限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