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发现城阳|毛公山脚下傅家埠社区有一个三代传承的贞波苦肠

2019-05-19 22:16    来源:半岛网    




 

 

傅家埠社区位于城阳毛公山下


 

山川河流是眼睛的风景,而食物,则是舌尖的风景,一方水土孕育出独特的人文地理,也孕育出特色的饮食文化,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城阳的傅家埠社区品尝贞波苦肠。

 

 


 

缠制好的苦肠,色泽红润
 

 

贞波苦肠是在1950年由创始人傳森功老先生首创研究特制秘方,并以第二代传承人傅贞波的名字命名,一脉相传到如今已是第三代传承人了。贞波苦肠坚持60多年良心制作经营,深得城阳区人们的喜爱并成为很多人儿时的回忆。而苦肠的原材料猪小肠,含有钙、镁、锰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成分,食用后对皮肤、胃、气血不足等有很好的滋补功效。


 

 

 贞波苦肠创始人傅森功老先生。

 

贞波苦肠所用主材是精挑细选的优质猪小肠,不仅如此,新鲜是贞波苦肠对于小肠的第一要求,从杀猪取肠到开始制作必须控制在三四个小时以内,贞波苦肠今年38岁的第三代传承人傅江说:“有时早上供货商送来的猪小肠还热乎乎的。”贞波苦肠经过多道工序严格制成,第一道工序是清洗猪小肠,采用纯天然的山泉水清洗三四遍;第二道工序是卯煮猪小肠,把洗净完毕的猪小肠放到盛有泉水的大锅中,边卯边搅拌,使其均匀受热,水温大约升到80度左右就可以拿出放到清冽甘甜的泉水中再次清洗,直到水质清澈为止;第三道工序是缠制猪小肠,这道工序外人看似简单,却是个技术活,缠得松、紧、快、慢都会影响苦肠的口感;第四道工序是煮制苦肠,清洗、缠制苦肠都不是贞波苦肠制作的核心过程,真正让人回味无穷是它的独特味道,凡是吃过贞波苦肠的顾客都说咬上一口就能辨别真伪,而这味道便是来自传承了三代人、六十九年的秘制老汤。

 


 

苦肠切片原味吃法

 

煮制好的苦肠色泽红润,鲜咸美味百吃不厌,而苦肠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白切后蘸着蒜泥原汁原味,香醇之中带着些许苦味;也可以用洋葱凉拌,清爽可口;或者是和辣椒微炒,鲜、辣、苦、香别有一番滋味在舌尖,虽名为苦肠却是越嚼越香,苦在舌尖香在心头。

 

 


 

凉拌苦肠
 

 

 “今后,我们会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上,秉承古法推陈出新,在制做过程中融入更多现代的技艺,为顾客带去更美味可口的贞波苦肠。”傅江说道。相信,未来贞波苦肠会乘着传承和创新的一叶扁舟,传遍大江南北。









相关链接:

 

毛公山

 

(青岛毛公山)


 

 2009年5月26日上午10时30分,毛泽东嫡孙、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毛新宇一行来到城阳惜福镇青峰社区毛公山登山。
 

 
毛公山景区里的《毛主席语录》位于惜福镇的崂山北麓长久以来是旅游胜地,由于自然环境优美,加上近年来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已经成为“登山生态游”的好去处。开辟登山路径后,游客发现山顶一处巨石形似毛主席立像。
毛新宇的到来让村民很是兴奋,村民用喧天的锣鼓迎接贵宾。站在山下,记者抬头仰望,只见山峦起伏、林木葱郁,到处生机盎然,形似毛主席的石头位于山东南方向。

据了解,城阳区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旅游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东部惜福镇和夏庄两个街道的山区规划了200余公里的登山路径,开发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现在,随着毛公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知晓,来毛公山游览的游人也越来越多,当地人制作的毛公山纪念照片一天曾卖出200多幅。在这里也曾举办过纪念活动。

 

 
 
石像“四绝”

一绝是伟人像生于风雨,成于天然,绝无雕刻,史书并没有记载。从远处看就像是身着中山装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眺望远方。
二绝是全国天然形成的毛泽东主席石像不乏其数,但站立的唯有这座,它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
三绝是这个伟人像高8.3米,毛泽东主席生于1893年,与世长辞于1976年,享年83岁,可谓无巧不成书。
四绝是泽,水积聚的地方,东,就是东方,而我们眼前的这位伟人正面对东方眺望着山脚下美丽的崂山水库。据当地老百姓说,崂山水库一直相安无事,就是毛主席在保佑着他们。 

 
 


编辑整理:上合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