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在果核质料基础上,利用雕刻技术和造型想象加工制作出的具有实体形象的创造性劳动。城阳区夏庄街道夏庄社区(村)以付洪波为代表的付氏家族的果核材质雕刻,经过几代传人的精心探究、薪火相传,形成个性鲜明的工艺,于2013年12月纳入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7月纳入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诞生及现状据付氏族人回忆,早在以古不其、古即墨为方域建置的城阳、崂山一带,有关砖雕的形成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木雕、木偶雕、葫芦雕等,虽然没有准确的记载时间,但却都有久远或者较长的演变及发展历史。付氏先人通过雕刻技术的延伸,将砖材、木材等材质上的雕刻技术应用到果核上,又借助对雕刻工具、刀具的改造与改进,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刻制出实体形象造型,核雕技术或核雕工艺亦就有了萌芽或起源。
经过几代人的悉心钻研、刻意实践,付氏核雕在到了付洪波这一代传人时,发展成为一门颇具水准的艺术形式。创作主题日益凝练集中,作品的形象塑造日益逼真生动。
核雕材质付氏核雕讲究材料的一般轮廓,如:椭圆核、扁圆核、凸圆核、细长核,大型核、中型核、微型核,三腔核、四腔核等,不同大小轮廓的果核用于刻制不同的形象,大型的椭圆型核,用于刻制风景或立式人物,圆型核用于刻制圆形动物或人物头像,小型核则作为珍贵利用等。在材质上也颇为考究,特别讲究核质的细密坚硬,讲究核质的纹理、丝络,如:产于崂山的大蜜桃核、少山杏核多被选为核雕的原材。
核雕特点总体风格上,兼具南北雕刻艺术的逸韵。打破南派与北派雕刻界限,汲取南北两派的技艺精华,对南北两派创作风格中表现出来的作品构思、手法技巧等进行认真的琢磨研究、融会贯通和取其所长、兼学并用,融于一体,形成从构思到造型的独特风格。艺术塑造上,着力追求形象的传神逼真。在一枚小小的果核材料中,通过传神的刀刻之力,打造出展现乾坤形象的景物造型,是付氏传人特别是付洪波核雕生涯中矢志不移的愿望及追寻。付洪波师承前人的工力,又不懈地刻苦耕耘,对创作的任何形象都表现出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使每一枚雕刻而成的作品都能构织出自然天成的生活世界,构织成独具色彩的人生画面。创作思想上,带有普善济世的色彩。
一枚核雕,就是一方阴阳乾坤;一个造型,就是一幅世间画像,这是付氏核雕通过作品形象传递给人的内核与思想。夏庄地处崂山山脉,佛教、道教在此传衍生息,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流淌在漫长的岁月中,浓郁的宗教思想、宗教文化流淌进了付氏家族的血脉,渗透到付氏传人对核雕创作的劳动以及对核雕作品的塑造中。其雕刻作品带有一种朴素的极乐色彩。
来源:城阳档案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