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青岛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的“青岛印记”

2021-07-19 00:26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七月的北京,依然处处沉浸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氛围中。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与大屯北路交汇处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再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一起来感受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探寻馆内展示的青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时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印记。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9号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随着人流拾级而上,置身于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展馆内,2600余幅图片、包含42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原件的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随处可见的多媒体互动显示屏,记录着一个百年大党砥砺奋进的峥嵘岁月,勾画出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9号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顺着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轨迹向前探寻,可以发现,一大代表、青岛解放,郝建秀、许振超,沿海开放、自贸试验区,家电城、复兴号,青岛港、“蛟龙”号,峰会城市、国之重任,援鄂援藏、小康账本等诸多“青岛元素”在展馆内熠熠生辉。

01

一座城的深厚红色基因

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立中国共产党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部分,在一张张图片、一份份珍贵文物中追寻青岛深厚的红色记忆、红色基因。

青岛是五四运动的缘起之地。在展馆的五四运动展区,一份份泛黄的宣传页上,“青岛”是那个觉醒年代中进步青年最关切的话题。青年们利用报纸、书刊、杂志,痛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的不公待遇,字字泣血,为青岛主权奔走疾呼,号召全国人民站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时下,浮山湾畔,五四广场上,“五月的风”鲜艳夺目。青岛广大青年更加自觉地弘扬五四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城市发展进步同频共振,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青春之岛”。

沿着时间线向前迈进,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单元,中共一大代表的大幅照片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王尽美、邓恩铭两个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

1923年4月,邓恩铭来到青岛,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划创建青岛党团组织。自此,马克思主义的炬火在青岛以燎原之势燃烧成光耀中华的熊熊火焰,犹如一道曙光照亮暗夜,带来黎明。

在展厅的互动显示屏前,来自浙江的一位青年观众在邓恩铭的事迹前驻足。“这些与我年龄相仿的青年革命者,他们在奔赴真理的途中,那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赤子之心,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根源,伟大的建党精神在每个时期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内涵永远不会变。”他说。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简介。

邓恩铭来青后不久,王尽美抵达青岛,指导青岛党团组织创建工作,发展新党员。1925年2月起,王尽美、邓恩铭在青岛组织领导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罢工。6月,王尽美重病返乡休养,8月19日,在青医治无效病逝。邓恩铭则坚守青岛,继续领导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1929年1月19日,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邓恩铭英勇就义,时年仅30岁。


 

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简介。

岁月无痕,历史的年轮镌刻着一个个从未远离的身影;人间有情,人民永远铭记着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无数革命英烈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为党和人民铺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随后,英雄的青岛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奋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场上,守护党的革命成果,为人民带来和平与安宁。

展馆内由华东胶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的“解放青岛战役功劳证”和“6月2日,山东军区部队在青岛火车站执勤”的照片将我们的思绪拉到了72年前——


 

解放青岛的功劳证

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青即战役。解放军英勇奋战,地下党积极配合,人民群众全力支前,青岛工人舍身护厂……经过一个月炮火洗礼,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守军三道防线。

1949年6月2日中午,青岛宣告解放,迎来新生。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青岛市委随军入市办公,青岛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青岛解放后,山东军区部队在青岛火车站执勤。

青岛的解放,青岛人民政权的建立,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从此,青岛人民告别被欺凌、被奴役的过去,走进团结起来建设美好家园的新时代。

02

缔造城市“高光时刻”的劳动者

一个城市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拥有专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而这些城市时代记忆总是离不开缔造城市“高光”时刻的劳动者。

郝建秀,一个至今仍让青岛骄傲的名字。她是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中的一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纺织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在展馆内,她也是一颗“闪亮的星”。郝建秀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证件和电子显示屏上的事迹介绍,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先模的风采。


 

馆内展示屏上的郝建秀事迹介绍

郝建秀13岁进厂当工人,不到16岁摸索出“细纱工作法”,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典范。

一个人,改变了整个纺织行业。在“郝建秀工作法”的影响下,一个“能手成林,标兵机台成列、表演竞赛成网、互助协作成风、先进经验成套”的生动局面很快形成,一大批党员模范人物纷纷涌现。

如同看到郝建秀想到了昔日纺织业“上青天”的辉煌,看到了许振超的事迹出现在展馆里,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青岛港,想到了“振超效率”。

在展馆内“实行改革开放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作为英雄模范代表人物之一,许振超的事迹在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

许振超,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1974年,只有一年半初中文化的他进入青岛港,当了码头工人。进入青岛港后,他立足本职,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先后九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享誉全球。在他的激励下,全国广大青年职工掀起了立足岗位、勇攀高峰的热潮。


 

在英雄模范代表人物展示区,电子屏滚动展示许振超及其事迹。

时光飞逝。从“振超团队”到今天的“连钢创新团队”,码头作业场景变了,科技含量更高了,但“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内涵始终如一。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张连钢的带领下,“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多时间就走完了国外30年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自动化码头发展史上的“中国速度”,并不断刷新着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的新可能。继许振超后,连钢创新团队成为来自青岛的又一个“时代楷模”。

03

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杰出代表

青岛作为中国的制造业之都、品牌之城,入馆展示先进制造业的风采,自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次进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代表青岛展示的是“一座面向世界的家电产业城”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这是青岛制造业的两个大优势。在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青岛智能家电集群和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入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电产业一直扮演着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的重要角色。


 

图片展示青岛发展成为一座面向世界的家电产业城。

上世纪80年代末,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为代表的“五朵金花”在青岛横空出世,其中“三朵”属于家电品牌。

历经30余年发展,这些“金花”至今长盛不衰,并紧紧抓住智能化新风口,不断完成自身进化——卡奥斯正通过工业互联网对家电生产线进行智能改造,自2018年首批“灯塔工厂”的名单公布以来,海尔已经为世界贡献了两座“灯塔工厂”,现已提出《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的发展规划;海信在全面实施家电智能化的基础上,开发推出了智慧家居Hi-Smart有线系统,建成了Ju connect1.0智慧家居物联网平台,量产了智慧家居中央控制器“信果”,现已制订出《青岛智慧城市与高技术产业登顶计划》发展规划,要在2025年实现营收3000亿元;澳柯玛推出了“互联网+全冷链”的品牌战略,建设智能家电物联平台、智慧冷链管理系统,打造人机交互、自组织和超柔性的智能工厂……

不仅如此,依靠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青岛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人才落户,一片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热带雨林”正在茂盛生长。

以“复兴号”动车组研制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在青岛同样也呈蓬勃之势。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展览区,“复兴号”模型成为展馆现场的热门体验打卡区,不少观众进入“复兴号”车厢内部体验“试驾”。而在隔壁的展厅橱窗里,按1:87比例缩制的“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模型也吸引着观众竞相拍照。

这款CR400AF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是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的代表作之一。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颁奖大会上,这款动车组“飞龙”车头专利——“轨道车辆车头(2014-3)”获中国专利奖最高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今年6月25日,伴随全国铁路实行今年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扩大至京沪、徐兰及成渝高铁开行,服务功能再次优化,更多旅客享受到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乘车体验,进一步提高铁路旅行获得感、幸福感。


 

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按1:87缩制的“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模型。

目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高速列车生产基地之一,同样也是中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这里拥有包括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等三大主机企业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79家,产品本地配套率超过50%,产业带动全国各轨道交通地域经济8000亿元以上。备受瞩目的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就在这里研发,国家高速列车创新中心也落户于此,成为高速列车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

04

向海而兴,奋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作为蜚声世界的海洋城市,青岛的经略海洋元素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占有一席之地。

岸边全自动理货、生产场地空无一人、导引车自动运行、各色集装箱整齐地码放在指定区域,在这个被现场观众称赞为“治好强迫症”的背景视频前,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1:75缩放模型,其中,自动化吊桥、轨道吊、AGV全部为等比例缩放制作,实现了整个自动化码头作业的全过程演示。


 

青岛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1:75缩小模型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高度融合了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集装箱作业的智能决策和系统管理,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世界首个“氢+5G”智能绿色码头。如今,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平均作业效率达到36.2自然箱/小时,最高作业效率达到47.6自然箱/小时,连续6次创造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比国外同类自动化码头高50%以上,开创了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为全球提供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中国方案”,为全球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如果说,青岛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是突出青岛海洋经济的成就,那“蛟龙”号的出现,则是彰显青岛海洋科技城的地位。


 

“蛟龙”号深潜器模型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依托这个探海利器,国家深海基地的潜航员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这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国家深海基地是“蛟龙”号的母港,它所在的青岛蓝谷区域已集聚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等23家“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3家高等院校、研究院,各类科技创新平台60多个。在这些海洋“科创大脑”的辐射带动下,青岛蓝谷着手打造了海洋技术装备、海洋生物、海洋大数据等产业集群,目前已落户企业四千多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断提升海洋科研能力、壮大海洋经济,担负起“问海”的使命更有底气。目前,包括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内,青岛共有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涉海科研机构近30家,约占全国五分之一;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30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05

勇担重任,鼓荡起开放之帆

一座城市的梦想与追求,一旦融入国家战略,就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与机遇。

在展览的第三部分,一张“邓小平会见参加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全体同志”的图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1984年3月至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确定开放包括青岛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由此,青岛站上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的前途与命运随即改变。

37年来,青岛紧紧抓住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充分发挥自身重要节点价值,不断创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推进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搭建起面向韩国、日本、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的五个“国际客厅”,以及央企“国际客厅”、山东城市会客厅,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耦合;全面对接香港、上海现代服务业,就推进香港和青岛深层次合作开展多场对接洽谈,赴上海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开展合作对接交流,打造优质高端资源北上的重要基地;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战场”,持续打好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推动外贸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新兴业态拔节吐蕊……开放,让青岛正更加自信从容地向世界敞开怀抱。

一个城市的发展只有跟国家战略相吻合,才能借势而上;一个城市只有在国家发展布局中勇挑重担,才能有所作为。

展览的第四部分,标注“即墨区华山卫生院医生在柳沟社区中心卫生室为村民提供卫生咨询”的一幅图片出现在眼前。这张图片体现的是青岛承担的一项国家试点任务。


 

即墨区开展健康中国试点的场景。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同年,“健康中国”“健康即墨·健康家”示范点启动,即墨正式成为全国首个“健康中国”战略县级市示范点。此后,即墨围绕建设国民健康素养示范基地、国民健康素养培训基地、健康中国示范基地等重点目标,组织实施了重点慢性病防控行动等13个重大专项,探出一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即墨路径。

青岛也借此试点,积极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青岛建设。2020年出台了《推进健康青岛行动实施方案》《健康青岛行动(2020-2022年)》,在全市启动健康中国行动。

青岛在健康建设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家、国际的广泛认可,2019、2021年,两届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在青岛成功举办。

06

“上合声音”从青岛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注定是令青岛铭记的一年。

在这一年的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是历届上合组织会议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成果最多的峰会,也是山东、青岛有史以来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盛会。

作为主办城市,青岛聚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服务峰会、保障峰会、奉献峰会,向世界宾朋呈现一场“世界水准、中国气派、山东风格、青岛特色”的国际盛会,在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镌刻下深刻的青岛印记。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主标题下,高悬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大幅照片。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展示

这次峰会,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首次以中国国家元首身份主持峰会并出席有关活动,同上合组织其他7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领导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和机构负责人,共谋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计,擘画上合组织发展蓝图。欢迎晚宴、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双边会见、三方会晤……短短两天时间,20余场正式活动,峰会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上合声音”从青岛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不仅让青岛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攀升,成为又一个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的中国城市,更让上合组织与青岛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青岛认真总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弘扬好的作风,放大办会效应,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年多来,青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汇聚全球优质资源,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把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07

青岛一位普通农民见证的小康之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庄严地宣告响彻寰宇,举国欢腾,群情振奋,全球点赞!

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来自青岛平度市一位普通农民的账本则见证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历程。


 

平度农民生产生活明细账

买面粉50斤、加工玉米70斤……从柴米油盐到家庭大件,平度一户农民家庭的生产生活明细账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变,也记录了人民生活不断走向小康的伟大历程。

在1988年的一份账目上,“农业税”这个名词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略显陌生。2005年,山东免征农业税后,这笔支出彻底从农民的账本上消失了。不仅如此,到了2013年,国家开始给农民发放基础养老金,金额一年比一年多。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中国的农民、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小账本,记录的不仅仅是农户自己的幸福生活,也反映着一个农民家庭收支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是农村生产资料的投入、物价的涨跌以及产业调整的缩影,更是国家惠民富民政策在农民身上的具体体现,成为观察中国“三农”变化的最鲜活样本。

08

在全国一盘棋中展现“青岛担当”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度过了一个刻骨铭心的春节。身处暴风眼中的武汉、湖北,更是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在援助武汉、湖北的抗疫斗争中,同武汉、湖北人民一起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行至展览区的最后一部分,悬挂在展览馆天花板上的一面面援鄂医疗队队旗,格外鲜艳,在灯光的投映下,记录着一个又一个抗疫英雄名字的队旗动人心弦。

山东省对口支援黄冈市疾控工作队的队旗也被收录在此次展览中。队旗上的签名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来自青岛市疾控中心的宋富成。他是这支驰援湖北黄冈疫情防控工作队中青岛“独行侠”。


 

山东省对口支援黄冈市疾控工作队队旗

2020年2月15日清晨6点30分,宋富成出征前往黄冈市团风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刚抵达团风县时,患者人数多、每日新增病例多,疫源地终末消毒任务格外繁重,而且当时防护服、N95口罩也仍短缺,宋富成每日要完成至少8个单位的消毒,每日消毒面积都超过一万平方米,几乎每天工作都是从早8点到晚9点。截至3月28日结束援助任务时,这个90后小伙累计共在黄冈对16个病家(单位)、110个隔离点进行了消毒,累计消毒面积达218000平方米。他下基层、进社区,跑遍了10个乡镇卫生院、16个定点医院,累计开展消杀技术培训42次,培训158人次,累计消杀督导31次。他和省疾控专家一起去发热门诊实际查看病例信息上报、留观处置、核酸检测等情况,认真参与流调处置。宋富成先后被黄冈市团风县委组织部授予“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黄冈市人民政府授予“黄冈市荣誉市民”称号。

蜿蜒而过的雅鲁藏布江,见证着一座高原古城的沧桑巨变;巍峨耸立的扎什伦布寺,俯瞰着雪域高原的勃勃生机。

在这片位于祖国西北的高原上,有一群来自东部沿海城市——青岛的援藏干部。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1995年至今,青岛市先后选派9批党政干部进藏工作。他们用一流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26年如一日地躬耕于此,以“科学之策、务实之举”让藏族同胞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青岛援藏工作的“货真价实”。


 

图片展示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帮助日喀则桑珠孜区实现免费校车全覆盖。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援藏工作专题下展出的照片中,一张照片让人倍感温暖:一群藏族孩子背靠黄色校车,头戴小黄帽,眼中洋溢着纯真的快乐……这样的场景,在青岛或许已经稀松平常,但在曾经的日喀则桑珠孜区,却是只有在书本和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画面。

桑珠孜区幅员辽阔、学生居住分散,上学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带来的安全隐患很多,为了给孩子上学保驾护航,经青岛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组与校车公司沟通,2014年底,青岛为所有寄宿制学校购买了校车服务,日喀则桑珠孜区免费校车实现全覆盖,解决了近7000名学生的上学接送问题。2021年5月,在青岛援藏干部的努力下,桑珠孜区实现了学前教育“三个100%”的工作目标,即3-6岁儿童入园率100%,乡村幼儿园大学生教师配备率100%,乡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100%。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走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心胸被波澜壮阔的历史激荡着,更充满着对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信心。我们急迫地要把这组报道推给青岛的人民,让更多的青岛人从城市光荣印记中汲取更大的力量,去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搞活一座城”,去努力在“十四五”进位赶超。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青岛将会有更高质量的成长,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壮美画卷正次第在我们前面打开!

来源:青报观象山公众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